满唐华彩 第135节
、以求受他们庇保了。 郑虔微微叹息,问道:“子美、次山、文房、茂政,皆状元之材,你认为能中榜几人?” “学生不了解科举,正想向老师请教。” “开考之前,名次就已经定得差不多了。”郑虔道:“今科主考官乃礼部侍郎李岩,此人还算公允。” 这样的科举非常不公平。 大唐科考不糊名,主考官若想点谁中榜,大可以直接找到他的卷子。 可相对而言,它也没有听起来那么不公平,举子们在开考前投行卷,才学、名望如何,世人与考官心里早有一个大概,据此先列出名次。 换言之,大唐科举要考的并不仅是考场上的几个题目,而是整个应试前后举子所能展现出来的一切,出身贫寒、死读书、清高之人不会有出路,举子们得出身高贵、交游广阔、声名远播、才学服众、长袖善舞。 “李侍郎拟的名单上,这些才子都是在榜的?”薛白问道。 他有些讶然,因为他隐约记得杜甫没有考中过进士。 “才望有目共睹,今科考官们若敢不取这些有才之士,是要被万世唾骂的。”郑虔道:“此事,李少保已打过招呼了。” 薛白才想到,这场春闱比原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——李适之还在,虽罢了相没有实职,但太子少保对朝堂的影响还在。